证道经文:太5:21-26
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23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26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证道内容
今天要和弟兄姊妹分享马太福音5章21-26节的经文。在这段经文当中,耶稣基督开始用全新的方式阐述律法。他讲解律法不像文士和法利赛人,作为神的儿子他是把神的心意告诉每一个人,他不是按字面的意思来解释,而是把律法背后的精意、神的心意告诉当时的人,当然也包括后世的人。
“不可杀人。”(出20:13;申5:17)是十诫当中的第六诫,文士引申出来的意思是“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我们看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不是停留在“不可杀人”四个字的表面上,耶稣告诉我们的是杀人背后的动机更可怕,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这才是最可怕的,比杀人还要可怕。因为人的怒气可以对自己的弟兄说出不礼貌的话语,说出有损他人格的话语,耶稣说这样的事情需要上最高法庭,并且接受地狱之火的审判。
耶稣在这段经文当中阐述“不可杀人”有下面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不可动怒。
怒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来势凶猛的怒气,犹如干草上燃烧的火焰,这种怒气发生的快熄灭的也快。另一种是根深蒂固的怒气,是一种长久的宿怨,这种怒气经过人工培养一直保持着它的热度不熄灭。无论哪种怒气都会产生伤害别人的语言。这就是这段经文当中耶稣所说的第一层含义:不可动怒。因这两种怒气发作出来的时候都会伤害到别人。
第二层含义:使怒气变为伤害弟兄的言语,难免公会的审判,也就是要上最高法庭。
我们经常说打人会上法庭,经济纠纷会上法庭。那么骂人会不会上法庭?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案例,也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有没有这样的案例。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行走旷野路程的时候,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听百姓向他述说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然后一一做出判断。他的岳父看了,觉得他这样很辛苦,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从此摩西在百姓当中立了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来帮助他一同管理百姓。我们想一下,摩西在旷野判断百姓当中的什么事情呢?肯定不会有经济纠纷,因为他们在旷野没什么买卖可做,也不会是财产纠纷,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呈到摩西面前的案件应当就是一些生活琐事,比如,兄弟之间起纠纷,邻居当中发生争吵等等。
在我们的教会当中,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弟兄姊妹来找牧师诉说自己内心当中的郁闷和苦恼。这些事情大多都是涉及到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等,这些事情在地上是没人管、也管不了的。但是,我们的神管这些事。当我们来到神面前的时候,将我们内心当中所思所想的呈到神的面前,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都会一一看顾。
所以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内心当中充满了感恩和喜乐,因为我们每天起来都有一位神可以听我们唠唠叨叨的祷告。无论我们的祷告水平高低,神从来不会嫌弃我们,他总是耐心地聆听我们的心声,然后用他的爱来抚慰我们忧伤的心灵,将我们内心当中的愁苦拿走,将喜乐赐给我们。我们所敬拜的这一位神,是独一无二的神,他掌管着宇宙万物,同时也管理着我们生活当中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神眼中,没有不重要的,因为都是发生在他儿女身上的事情,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都眷顾。
经上说:“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太5:22)。“拉加”的意思就是没有头脑的白痴,糊涂的傻瓜,这样骂弟兄的人要上最高法庭,神不会不惩罚他,因被骂的那个弟兄也是神所爱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杀人”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谈到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说一些不礼貌的话语伤害弟兄,是很常见的。八福当中的第二个福就是“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将这节经文与“不可向弟兄动怒”结合在一起思考,会发现我们的神是垂听人祷告的神,我们的神是眷顾人软弱的神,而且他看顾弟兄当中软弱的、贫穷的、困苦的。所以被骂的人内心当中有委屈,要在神面前祷告、哭诉,这时神会垂听他的祷告。
在犹太人的律法当中,神明确告诉他们:“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亚7:10),因为当这些寄居的、孤儿、寡妇受到欺负在神面前哀求的时候,神就会垂听他们的祷告,为他们伸冤。那欺负他们的人就有麻烦了,“因为那追讨流人血之罪的,他记念受屈的人,不忘记困苦人的哀求。”(诗9:12)大卫是一位很聪明的王,他在被扫罗追杀的过程中,一直哀求神,求神帮助他。当他被立为王之后,经历过仇敌对他的陷害,也经历过朋友以恶报善的诬陷。当时,大卫没有使用自己的权柄去惩罚那些人,而是在神的面前哀求,因为大卫了解神。当他受委屈,在神面前祷告的时候,神就做他的避难所,做他的山寨,做他的磐石。神就会做他的主、他的王,会救大卫脱离患难和困苦。犹太人很懂得这样去做,当他们在埃及生活的时候,受埃及人奴役,历尽苦难,他们哀求神,神就为他们兴起了摩西,带领他们离开了埃及。
我们的神是垂听软弱人祷告的神,也是看顾孤儿、寡妇、困苦、受屈人的神。所以保罗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10)因为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这个“软弱”不是身体上的软弱,而是内心当中的谦卑和顺服,愿意让神的能力来覆庇我们人的有限和软弱,让神的荣耀彰显在我们软弱人的身上,使神的名得到荣耀。路加福音11章9节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节经文我们常挂在嘴上,我们要相信垂听祷告的神,他更垂听那些困苦人和受委屈的人的呼求。
我们今天成为神的孩子,通过耶稣基督的教导,更懂得了“不可杀人”背后神的心意,不仅是不可杀人,不可伤害人的肉体和生命,也不可以彼此之间用言语互相伤害。有的时候话语虽杀不死人,但是从内心当中发出的恶,足以杀死人。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与朋友、同事生气了,我们会收敛一点。可是在自己的丈夫、妻子或者孩子面前,我们就会放松一些,有时候说出的言语确实是非常伤害自己家人的。我们作为一个基督徒,来到神面前的时候,神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完全符合他的心意,包括我们的语言。
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提到罗马书12章1节:“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作者在解释这节经文的时候说:“在我每天的祷告词中,我将我身体的各个部位都献在神的面前。首先就要把我们的舌头奉献在神的面前,把我们的思想、意念奉献在神面前,因为我们的神是爱人的神,不仅爱我们这一群在他面前寻求他的人,神还爱千千万万的人。是我们所不认识,所不知道的。”
马太福音18章12节,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耶稣问门徒:“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会顾惜这九十九只,还是会顾惜那丢失的一只羊呢?耶稣说:“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羊的主人会这样做,神会这样做,神希望他的门徒也要这样做。耶稣基督的意思就是告诉门徒,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一个身体,要顾惜群体当中那最小的和最软弱的。马太福音18章10节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那个最小的弟兄、最弱小的、被人瞧不起的人是有主人的。他的主人就在天上,是神。圣灵常与我们每一个人同在,“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我们每一个人在神的面前,都被看为至宝,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差别。保罗说:“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提后2:20),无论金器银器、木器瓦器,只要是被主宝血洁净过的,都是神最爱的。
在神的眼中,他爱我们的生命胜过一切。因为耶稣基督就是为拯救人的生命而死在十字架上。当一个人得罪肢体当中最软弱的人的时候,就是破坏身体。耶稣藉着他的身体,要建立一个在他的生命当中合而为一的健康身体。他的门徒就是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不可彼此瞧不起,互相羞辱,而要成为一个坚强的团体,才能够抵挡撒但对他们的攻击。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但是进入到这个教会之后,我们就成为一家人,都是耶稣基督身上的肢体。只要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个人的救赎主,我们就是这个身体当中的肢体。耶稣基督盼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他的里面,建立起肢体的关系。让肢体之间更加彼此相爱,让这个身体更加健康。
耶稣还说:“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魔利的意思就是愚蠢,称一个人魔利,并不是批评他的智商,而是毁谤他的道德品格,正如我们常说也常听到的词“缺德”、“缺心眼”。耶稣说这样去说一个人,就是在侮辱他是一个生活放荡不羁的人,会使这个弟兄失去名誉和声望。
几年前,我和一个弟兄交通教育孩子的问题,他说:“你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一定要使劲夸赞他。”我在想,我没有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呀,我怎么去夸赞他呢?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常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笨,不如别人的孩子。我们都会自然、不自然地用这样的话去评价孩子。或许我们觉得还没有怎么着,但是已经说出了伤害孩子的话语。我知道这位弟兄说的是对的,当我按着这个方向去寻找、去思考的时候,结果发现在孩子身上真的有很多优点,不经意的时候他就能冒出一个非常亮的亮点,让你不得不去夸奖他、赞美他。结果果真如此,你越是夸奖孩子,孩子就越是有自信。越是鼓励表扬他,他就越觉得该把自己的思想和语言释放出来。尽管我们是成人,但是我们心里的承受力,并不比一个孩子强。有调查表明,成人当中90%以上的人自尊心受到创伤是在幼儿园。比如在幼儿园里被别的小朋友起了外号,这个外号有可能就成为他的一种心理障碍,人自己不会发现,但是神是知道的,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知道的,因为他是造我们的,他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和状态。
神赐给我们聪明智慧,用他的话语引导我们,我们的口要成为赞美、表扬别人的口,因为我们的口天天在赞美神。雅各书3章9-11节说:“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一个舌头不能同时发出赞美和咒诅的话语,来到神面前就赞美神,看到人的时候,就发出不礼貌、有损于别人名誉或毁谤别人人格的话语,这是不合宜的。十诫当中的第九诫是:“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出20:16)这一诫也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好名声,不要故意宣扬人的软弱和缺陷,甚至以人的长相来说一些不礼貌的话语。每一个人都是神所创造的,他好看也好,不好看也好,那是神的事情。如果人以别人的相貌来说一些不敬的话语,那是神不喜悦的。耶稣基督藉着律法,把神的心意告诉我们,让我们在“不可杀人”四个字的背后更看到神爱世人的一颗心,更看到神要让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是神所创造的,我们都是尘土,都是瓦器,谁和谁之间也没有相差多少。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有自己的人格,当我们尊重别人人格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当我们表扬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表扬自己,当我们称赞别人的时候,自己内心是甜美的,当侮辱人的时候内心是苦的。
有一次,耶稣的门徒没有洗手就去吃饭,法利赛人看见了就到耶稣面前说:你的门徒没洗手就吃饭。耶稣说不洗手吃饭没有关系,“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可7:15)入口的东西是不会使人成为污秽的,可怕的是出口的言语是污秽人的,因为带着污秽和恶念说出来的语言就是杀人的,用语言杀人同样是杀人。这是耶稣基督将律法提到了非常高的标准。
第三层含义:如何在主耶稣基督里面,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1、从圣经中了解神的本性。诗篇103篇8节说:“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这节经文出自出埃及记34章6节,原话是:“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这句话是神自己说的,在百姓面前宣告他是这样的一位神。这节经文被大卫多次引用,“主啊,你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诗86:15)另外一处,“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诗30:5)我们这位神有没有怒气?有。以色列民在旷野常惹动神的怒气,但是神是不轻易发怒的神,虽然有怒气,但他还是用恩典来待以色列民,在旷野当中一直带领他们,赐给他们有水喝,有吗哪吃。做我们生命的救赎主的神是这样一位神,他要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做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王。
我们每一个人都当像这一位满有慈爱、怜悯的神,我们的性情、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举一动要全然像他。我记得在上周和弟兄姊妹分享过,犹太人在小学阶段要学习摩西五经,到中学阶段要学习先知书,他们要跟着一位拉比,和拉比生活在一起,要看拉比怎么做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像拉比一样才行。耶稣基督是我们生命的救主,他也是我们属灵的训诲师、保惠师,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与我们同在。耶稣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要像他,不仅要听他的话,更要看耶稣基督怎样处理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这样的心态跟着主耶稣的脚踪,一步一步往前走。
以弗所书4章26节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让我们每一个人不生气不可能,从来不动怒也不可能,因为我们是人。但是有一样事情,神给我们一个宽限,生气可以,但不能犯罪,不能去说伤害人的话语,不能做伤害人的事情。含怒不可到日落,白天发怒,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你的怒气解决掉。带着怒气入睡会做恶梦,带着怒气过夜,怒气也会生长。所以,刚才我们谈到第二种怒气是一种宿怨,怒气存在心里一直没有把它拿出去,慢慢经过人工培养,一直培养,根深蒂固的怨气再也拿不出去了。犯错的人都已经改正了,但是生气人的内心还不能够改变。得罪自己的人都已经悔改了,自己还不能原谅他。这是一个人最苦毒的事,会对人造成伤害。
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和我的先生故意闹别扭,不理他。结果到第二天的时候,我真的不想理他,第三天,我真成了不理他。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就有一点害怕,我知道结果成真了,真的不想理他了,真的看到他就那么生气。于是,赶紧主动去跟先生说话,与先生和好,找一些事情跟他一起去做。从此之后我知道,怒气在一个人心里存留下来的时候,它会慢慢地生长。有可能开始时这个生气不是故意的,但结果它能成为一种东西去伤害你,伤害对方,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
所以我们的主非常爱我们,他在地上传道三年多,将天父的心意告诉门徒,门徒又把他的话语记录下来,使我们今天通过圣经能看到耶稣基督的心意。使我们懂得一个不生气、不发怒的人内心当中如同有蜜一样甘甜,而内心当中有怒气的时候,最痛苦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们今天成为一个基督徒,生活在地上,不免每天都会被污染,因为从外面来的信息,会进入到我们的思想当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信息我们都会接收下来,有的是好的,有的是负面的、不好的。我们晚上来到神的面前祷告的时候,需要把我们内心当中不干净的东西清除出去,就像清垃圾一样,把它从我们的内心当中带出去,带到神的面前。耶稣基督离世的时候,给门徒洗脚,洗到彼得的时候,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13:8-10)。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的罪蒙主的宝血洗净了,已经是神的孩子,在他的国度当中。但是我们每天在地上生活,出去以后我们脚上会沾上尘土,回到家中的时候,需要在主的面前,求主的宝血再一次洁净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我们需要在主的面前祷告:主啊,保守我在你的面前能够有一颗清洁的心。晚上可能我们会吸收了一大堆的信息回到家中,要在主面前祷告:主啊,求你把它拿走,我需要在你面前有平稳安逸的睡眠,让我在睡梦当中同样与你同在。这样天天如此,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会不间断地用他的宝血来洗刷我们的罪恶,藉着圣灵,藉着他的话语,不断浇灌我们,让我们在他的恩典当中不断成长,长成满有耶稣基督的身量,成为属灵的成人。属灵的成人的标志是:第一,有分辨力;第二,有控制力,靠着神的话语,能够控制我们的情绪、脾气和怒气。这时,神在我们的身上仍然加添力量,让我们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2、先和好,再献礼物
耶稣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要成为属灵的成人,首先要主动和你的弟兄和好,先和好再去献祭。献祭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修复神和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的内心当中没有和弟兄修复关系,那么你要先修复关系然后献祭和祷告,这样才更蒙神的垂听和悦纳。
3、有机会要主动和好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太5:25)。要抓住机会主动与你的对头和好,免得落在试探当中,免得我们受到一切世俗的捆绑。能释放的时候我们要赶紧主动地释放出来,让我们一直在基督耶稣里面轻松、自在地生活。“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5:26)这是神对我们的看顾和怜悯,当我们有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留在心中都会破坏内心的平静。或许,我们会自我安慰地想,那个兄弟对我不满意就算了,不满意就不满意吧,我又没有得罪他。这样行不行?耶稣说最好不要这样,还是要主动与他和好,主动和他说话,建立关系,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舒畅。
耶稣基督更愿意住在一个圣洁人的心里,他愿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居首位、掌王权,愿意一直牵引着我们走这条永生的道路,带领我们度过在地上风风雨雨的生活。要把你内心当中的垃圾清理出去,好使耶稣住在我们心里做我们的主、我们的王。我们的内心常充满感恩、喜乐,就会有耶稣基督那样一颗包容人、怜悯人、爱人的心,与我们身边的人和睦相处。所以有人说基督徒脸上经常充满微笑,也有人说基督徒不显老,总是那么年轻。为什么?难道基督徒就没有愁苦的事、麻烦的事吗?有。但耶稣基督替我们背着,我们不会自己背在肩上,因为到那个时候耶稣基督会按着他的旨意,将适合我们的成就在我们身上,每一个基督徒都不需要有任何担忧。
举个例子,有的弟兄和我说,只有来到教堂时睡得最香。我说,你在家睡不着,在教堂能睡着,这多好啊,只要能睡觉就可以。因为在主耶稣基督里面有神的看顾,如同一个小孩躺在父亲的怀抱当中,可以安然地睡觉。耶稣愿意看到我们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不要因为来教堂睡觉而不好意思,在这里能睡着也是神的恩典,可以让你的失眠得到痊愈。
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主,他是这样爱我们的神。他时常按照我们的需要来爱我们、供养我们,我们的神从来不和我们计较,不跟我们玩小心眼,他对我们的爱从来都是那样真诚,没有虚假。我们能有这样一位神与我们同在,是我们一生的恩典,我们感恩不尽,赞美不完。我们愿意通过主耶稣基督的话语,通过律法和先知的教导,进入到神的旨意当中,更多地理解神告诉我们的精意,让我们不再活在规条当中而是活在神话语的精意之中。“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3:6)活在神的心意当中,我们属灵的生命将是充满活力的活泼的生命。